演奏要点 小提琴属于歌唱性的旋律乐器。
因此,如何在小提琴上发出歌唱般的丰满、动听的声音,是小提琴演奏中最为重要的问题。就小提琴的演奏技术来说,有以下各种主要基本功。
握弓 右手握弓,拇指尖须紧靠螺旋套(弓根),其他手指执住弓杆,使手背成自然圆形。手指需要柔软的弯曲。
弓杆位于食指、中指、无名指的末节中(即指端),拇指恰与中指相对,小指的指尖,轻松的放在弓杆上,使易于适应需要,向前或向后移动(上弓时向前移动,下弓时向后移动)。四指之间,略须靠拢,不可单独分开,否则显得笨拙而不雅观 运弓 优秀的演奏家能在小提琴上发出千变万化的声音,就运弓而言,取决于运弓的速度、弓在弦上的压力以及弓和弦的接触点这3种因素的不同结合。
小提琴的弓法繁多,就其主要的有以下几种:①分弓:一弓演奏一个音,音要拉的干净,清楚;②连弓:一弓演奏许多音,在很多乐曲中都会用到,是最常用的弓法之一;③顿弓:音与音之间断开;④跳弓:弓毛离开琴弦。这4类弓法是最基本的,在20世纪中期,连顿弓,即在一弓中连续快速演奏许多音与音之间是断开的音,被人视为绝技,随后又出现了“自然跳弓”,即弓毛在琴弦上,而听起来或看起来像跳弓一样。
所以人们把小提琴演奏艺术称之为“运弓的艺术”。 音准 歌唱和乐器演奏中所发的音高,能与一定律制的音高相符,称为音准。
有些乐器在制造或调音时就有音准要求。歌唱和乐器演奏过程中,随时都要通过演唱者和演奏者的控制来解决音准。
音准的取得,有赖于敏锐的听觉、优良的乐器、精湛的技巧与适宜的演出环境。乐器的形体结构、音孔位置、张力变化以及空气湿度,都与音准有关。
就弦乐器讲,长时间演奏及气温上升,均使弦松弛,因此弦乐器音准的突出问题是如何矫正偏低。就管乐器讲,虽然气温上升使管体略微伸长,但同时气压降低,声速提高,频率也随之增高(据实测,气温每升10℃可使管乐器发音升高3音分),因此管乐器音准的突出问题是如何矫正偏高。
歌唱及弦乐器、管乐器的音准,当有钢琴伴奏时,都以平均律为准则;但由于平均律的许多音程听起来并不严格协和,所以在独唱、独奏、重唱、重奏时,常常需要偏离平均律而趋近纯律或五度相生律,才算达到音准要求。 揉弦 揉弦是小提琴,二胡,吉他等弦乐演奏所掌握的最具表现力的演奏技巧之一。
在乐句适当的地方加上适当的揉弦,会比没有揉弦的乐句在声音上要生动的多。 揉弦是一个小提琴演奏很有表现力的技巧,用它可以来表现不同风格和特征的每一个音或每一个乐段。
揉弦的要点是怎样找到手的最佳动作,用速度快慢、揉弦宽窄来演奏出每一个乐段独特的风格和特征。 肘臂揉弦和手腕揉弦,两者都要练习。
以能够表现出最好的音乐特征,来选择揉弦的速度和宽窄。 有几种方法,初学者可以试试,可能会有利于学习揉弦: 1.一是做指端关节前后屈仰动作。
先在桌子上练,分别练习各个手指一关节向后躺下(不是完全贴在桌子上),再立起的动作,再分别作左右晃动。由快到慢,最后五个指头一起练习。
2.首先应学会手腕揉弦。其方法可先将手臂放在大腿上或椅臂上,然后将手腕放松前后摇动,力求平均,待动作习惯自如后,再放到指板上练习。
同时要注意: 在手腕前后揉动时,带动手指的关节,手指的触弦点不能随着手腕的揉动而移位。在练习手腕揉弦时,可先从三指开始。
因为用三指揉动可以使动作更为宽松,然后再练习二指和一指。而练习四指时,还可将三指紧靠四指帮助揉动。
这样的练习会使颤动的效果更为自如。在手腕揉弦练习的基础上也可逐渐学习和熟悉手臂的揉弦和手指的揉弦。
目的是为了更好的丰富演奏上的表现力,适应于各种力度和情绪变化的需要。 3.还有大臂揉弦、手指揉弦。
大臂揉弦多用于长的重低音,主要体现出乐曲的浑厚和伤感,手指揉弦多用于半拍的高音,可以表现出乐曲的欢快和优美,而想学好这些,前提是熟练的掌握手臂揉弦。 把位 左手手指在指板上的位置,称之为把位。
靠近琴头的把位为低把,靠近琴马的为高把。从一个把位换到另一个把位,称为换把。
换把位的方法有多种,例如空弦换把,同指换把,不同指以及泛音换把等。换把时产生非演奏需要的滑音,是技巧训练不足的标志。
滑音可以使音与音之间的连接富于变化,增加一个优美的过度。特别是结合换把使用滑音,是一种富于表现力的演奏手段。
双音与和弦 小提琴可以同时演奏两个音甚至是3个音,也可以分奏4个音的和弦,这不仅丰富了它的表现力,并可不依赖其他乐器的伴奏进行单独演奏。小提琴的三度、六度、八度以及十度双音音阶,是演奏双音的基础,也是小提琴家必须终身练习的一项基本功。
小提琴演奏中的左手颤音、泛音、拨弦等,都是一些高深的技巧。 双手技巧 小提琴的左手技巧:音阶、双弦、换把、揉弦、泛音、拨奏。
右手技巧有:连弓、分弓、顿弓、跳弓、波弓、击弓、碎弓、拨弦。 小提琴演奏 等等。
小提琴家的魅力不少在于右手神奇的运弓。 小提琴特殊奏法在总谱中的标记: 拨弦:pizz 恢复正常演奏为arco 靠近琴马:sul pont恢复正常演奏为。
就像1楼说的,18岁如果想学好,那就比较困难了。
因为很多手指的基本功是在小时候才能打好,长大了手指开始不灵活,也很难练好了。像“trio”“揉音”诸如此类的技巧,都很困难了。
右手的技巧更是难上加难。而且小提琴终其一生要练好的就是其音准。
现在你18岁了,如果没有从小开始培养的绝对音准概念是很难再往上走的了。以我的经验来说,这么多年学琴,难免会有枯燥的感觉。
小时候的小孩子还不会有太多的感觉,可是你已经18岁了,想练想不练你完全可以自由掌控。说实话,那些美妙的音乐后面都是几十年的苦练才可能有的,如果你完全是为了摆摆架子,建议你还是别去摆弄了,毕竟你现在要想学好,除非你下了比别人多十几倍的苦功,一天要练6+个小时的琴,而且就算这样你可能也赶不过一些学琴才几年的小弟弟小妹妹。
手指的动作?左手自然环绕住琴颈,用腮夹琴,右手轻轻拿住弓子,动作自然放松。小提琴切勿紧张。
至于琴的价格嘛,一般的红棉小提琴价格都在几百左右,当然,有的琴上千的,有的琴上万,我那把其实也才3W左右,如果不想考虑专业建议几百的就可以了。
左手的技巧相对较少,主要是把位,指法,音阶以及揉弦,泛音等。
右手的技巧比较多,归为四大类,主要是连弓,分弓,跳弓以及顿弓。其中分弓又分为波弓、抽弓、冲弓等。跳弓又分为连跳弓、快速跳弓、飞跳弓等。顿弓又分为连顿弓、飞顿弓等等。另外还有抛弓等技巧。种类庞杂。
关于揉弦的方法我有在这里回答过 ,你可以参考一下。
由于技巧真的很多,我也不知道你到底比较需要了解哪一种,全部说下来估计可以写一篇论文了。不如你想想对哪一种技法比较感兴趣,我在作补充回答吧。
一.小提琴演奏采用的律制问题 关于小提琴演奏音律音准的问题向来有争议。
当然,大部分人认为既然小提琴是演奏以单音旋律为主的乐器,再加上五度定弦等因素当然应该是采用五度相生律。近年来,又有人提出应该以纯律作为小提琴音准的标准。
本人为此研究了大量文献,并在平时演奏的实践做了一些实验,觉得这个问题不应一概而论,大致有以下三条原则: 1.旋律为主的片段中,特别是半音的倾向性明显的片段中,应用五度相生律,因为这种律制在音的先后结合上效果是最好的: 维塔利:恰空 谱(1) (谱(1)中导音#f音对g音的倾向性很强。从音乐上也是这段稍带悲愤色彩的旋律的自然要求。
若采用纯律,#f到g应是大半音与五度相生律相差一个普通音差22音分,听起来的效果自然会不佳。) 2.在双音和和弦为主的音乐中,利用纯律有利于音响的协和,因为纯律是根据自然三和弦来定律的。
如演奏巴赫的无伴奏作品。 3.在转调繁多的片段中,或是和钢琴合作时可适当的倾向一点十二平均律,因为在这种律制里所有的半音都是平等的: 贝多芬: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260到264小节乐队部分) 谱(2) 说实话,可能很少有小提琴演奏者真正完全通过这些繁琐的音律计算来指导自己的音准。
在琴弦上一个普通音差的距离不到1毫米,而有的人的指尖就宽达十几毫米,则么能期望把每个音都拉的符合某种音律的要求呢?事实上,西肖尔(C.E. Seashore)在他的“Pcychology of Music”一书中研究很多演奏家的录音发现,与标准音高偏差0.1到0.15个半音的音符几乎到处都是。难怪小提琴教育家张世祥到南京艺术学院讲学时说“只要象钢琴那么准就可以了”。
关于这个问题后面还会提到。 二.错误发音的源头问题 在加拉米安等人的论著中,曾多次提出了由于站立、持琴、握弓等姿势不正确造成紧张而影响发音的观点。
我想补充一下关于紧张的源头问题: 第一种是由于姿势问题也就是直接由技术问题所造成的紧张(如错误的持琴、握弓等),应该通过专门的练习改变错误的姿势。 第二种是源于通常是公开演奏时害怕拉不好而产生的心理紧张,这种紧张往往首先非常恶毒的造成演奏者技术上最薄弱的环节(比如运弓)的紧张,然后全身的肌肉“好似出于同情的紧张起来”(参见柏西•布克 《音乐家心理学》),导致我们演奏的失败,这种现象除了从改善技术解决外,还要加强演奏心理的培养。
第三种紧张的源头恰恰是我们内心的音乐。比如,当我们演奏悲痛得泣不成声的很弱的音乐时,常会情不自禁的收紧全身的肌肉抬高上半身的重心,应该说这些本能的现象对于技术上非常完善的演奏家来说应该能帮助他们表达音乐。
但很多时候,特别是当我们技术上存在着观念的错误时,例如为了迫切想得到强烈的声音,左手紧绷,造成揉弦的发紧;拼命加大右手压力,造成 “捏弓子”,最终适得其反。我想用小提琴教育家林耀基说过的一句话来结束这段论述:“(小提琴)演奏艺术的标准就是冷静的头脑、火热的心、松弛的肌肉感觉、坚定的节奏、充分的表现和充分的享受……” 三.用系统论的观点来看耳朵和内心听觉与演奏的关系 应该指出,敏锐的耳朵并不仅在于能象测音仪一样测出每个音的频率,或是象频谱仪一样分析每个音的泛音列和音色,更在于一定要是“音乐的耳朵”。
西肖尔甚至认为那些令人尴尬的不准的音是音乐家“把自然音阶做了艺术的偏移”。我觉得上述的三条关于音律音准的原则应该是通过“音乐的耳朵”对音准的修正。
当我们在演奏旋律时不由自主的提高导音的倾向性时,在演奏大三和弦把三音拉低一点时,和钢琴合作把半音拉得折中一点时便可归结于“艺术的偏移”。 从广义上理解音乐的耳朵还应该包括内心听觉,即我们在熟谙要演奏的作品的前提下,把每个音的音准,音色,乃至乐句之间的起伏都事先印在了脑海里,演奏的每个瞬间我们都在试图时理想和现实一致。
有很多著名的小提琴家的运弓姿势或揉弦方法严格的说是不科学的,但他们一样能获得美妙的发音就是凭借着他们出色的耳朵和内心听觉,在听众觉察之前不断修正自己的演奏: 图(1) 用系统论关于闭环系统的观点概念化的解释耳朵和内心听觉共同影响音准和发音 如图(1)所示,大脑、内心听觉、音乐的耳朵、演奏过程,听众共同组成的一个结构良好的典型的闭环系统,用系统论的观点来看内心听觉相当于一个预给的正确信号,演奏过程输出的信号(即音乐)经音乐的耳朵(相当于观测器)拾取后反馈到大脑并和内心听觉进行比较,经过分析后发出相应的指令实时的调整我们的演奏。可以想象,如果演奏者没有足够的艺术品位,没有正确的内心听觉,就相当于没有正确的标准信号,得到的演奏效果至多只能等于错误的内心听觉;若没有音乐的耳朵,整个系统便会成为一个参数有问题的不良的闭环系统,最极端的情况就是下面一路反馈信号完全中断成为不稳定的开环系统(聋子拉琴)。
四.运弓中若干物理问题的研究简介 图(2) 图(2)画得比较抽象,那根最粗的线代表我们用演奏时的视角看到的弓子,S是琴弦对弓的支撑点。X方向是我们拉下弓的方向,Y方向在纸面内垂直。
提琴是小提琴演奏中的一个环节,虽然看起来并不是重要环节,往往正是演奏中许多毛病的来源。
首先就是姿势要正确,把小提琴放在锁骨上,用左下鄂将它夹住,尾板对准喉咙中间,琴身与人的肩膀构成45度角,这些看似很简单的动作,但是在演奏中并没有受到持琴人的重视。如果下颚夹琴,会感觉不舒适、僵硬。
如果琴头过于偏低,会感觉左手的重量增加,弓子也容易滑向指板。如果琴头的高度过低演奏起来会吃力,所以说高一点比低一点好。
高的琴头可以把提琴的重量倒向脖子和户膀,演奏高把位时还比较容易。就持琴而言,切记不要使用蛮劲和任何强制性的力量来破坏自然环境、连续的平衡关系和平衡系统。
那么提琴的具体演奏技巧是什么: 1.新弓子很难擦上松香,若用碎松香碾压会划伤弓毛,在以后的使用中弓毛就很容易断;而用棉签蘸上酒精后将松香溶解后,涂到弓毛上即可。 此方法简便快速,不伤弓毛,且持久不掉松香粉末。
2.弓子使用久了弓子就会磨得很光滑,摩擦力减小。这时,可用600号水磨砂纸摆在琴弦上用弓子轻拉几下,再反复横磨弓毛,用力要轻,之后擦上松香即可。
3.琴马弯曲变形,可用水煮5至10分钟,然后用重物压平,阴干后即可恢复原状。 4.如琴弦嵌进琴马,可在琴马上端用502胶水沾上一条牛皮纸,剪去多余部分即可。
此方法使用是要倒拿琴马,压在牛皮纸上,边压边上胶。 5.G弦沙哑,如音量够大,且A.E弦尚好,可用30至40毫升清鱼胶到入琴腹,淌满背板及侧板,胶干后即可。
此方法对一些因轻微脱胶及木质酥松引起的G.D弦沙哑有改善。 6.如小提琴A.E弦音量比G.D弦小太多,可将音柱上端逐渐削细一些。
揉弦是小提琴,二胡,吉他等弦乐演奏所掌握的最具表现力的演奏技巧之一。
在乐句适当的地方加上适当的揉弦,会比没有揉弦的乐句在声音上要生动的多。 揉弦是一个小提琴演奏很有表现力的技巧,用它可以来表现不同风格和特征的每一个音或每一个乐段。
揉弦的要点是怎样找到手的最佳动作,用速度快慢、揉弦宽窄来演奏出每一个乐段独特的风格和特征。肘臂揉弦和手腕揉弦,两者都要练习。
以能够表现出最好的音乐特征,来选择揉弦的速度和宽窄。 1、初级(一) 将左手的手腕放置在琴的首钮位置(三把位),然后将一指放在小提琴的指板上,将你的拇指放置于琴颈的左方,做手腕揉弦的动作,将手指尖上下滚动。
节拍器 = 60 2、初级(二) 将手放置于第一把位,在你的手腕和小提琴中间放一个橙子,重复刚才的动作。节拍器60的速度 3、中级练习 揉弦始终在正确音高以下,揉弦动作的最高点是正确的原音。
反复练习半度宽窄的揉弦。反复练习四分之一度或更少宽窄的揉弦。
节拍器 = 60 4、高级练习 在高把位时,运用肘臂动作来帮助手腕揉弦。由于在高把位上音与音之间的距离变得非常窄小,手臂揉弦动作需要窄。
5、乐曲的练习和揉弦运用选择一些优美的慢板乐章,注意乐谱上标写的节拍器速度。每一拍练习3、4和5个揉弦。
记住哪一个速度是最适合你想要的速度。从正音往下慢慢移动。
将手指以很快的速度向上滚动到正音为止。注意听每次到达正音后发出的很小的揉弦重音。
开始用慢速揉弦,然后逐渐加快。根据曲目尝试不同的速度和宽窄然后选择你喜欢的那个。
当你想变换不同风格的音色时,变换你揉弦的速度快慢或宽窄。在演出时,充分运用吧!有几种方法,初学者可以试试,可能会有利于学习揉弦: 1.一是做指端关节前后屈仰动作。
先在桌子上练,分别练习各个手指一关节向后躺下(不是完全贴在桌子上),再立起的动作,再分别作左右晃动。由快到慢,最后五个指头一起练习。
2.首先应学会手腕揉弦。其方法可先将手臂放在大腿上或椅臂上,然后将手腕放松前后摇动,力求平均,待动作习惯自如后,再放到指板上练习。
同时要注意: 在手腕前后揉动时,带动手指的关节,手指的触弦点不能随着手腕的揉动而移位。在练习手腕揉弦时,可先从三指开始。
因为用三指揉动可以使动作更为宽松,然后再练习二指和一指。而练习四指时,还可将三指紧靠四指帮助揉动。
这样的练习会使颤动的效果更为自如。在手腕揉弦练习的基础上也可逐渐学习和熟悉手臂的揉弦和手指的揉弦。
目的是为了更好的丰富演奏上的表现力,适应于各种力度和情绪变化的需要。 在音乐作品中,要求将顿音处理得短促、轻巧、铿锵分明。
如果是二胡来演奏顿音,就要用“跳弓”技巧。 什么叫跳弓呢?当我们用弓子在琴筒上作快速推拉时,弓杆受运弓动作的快速牵引,产生出一种往前冲动的惯性,弓毛却在擦弦过程中具有一定的摩擦力。
弓子这种不协调的运动状态,使整个弓子出现了左右摇摆的弹性。如果我们在即将调转弓向的那一刹那间,一方面依靠小臂引导手腕,对弓子适当地加以控制,一方面有意识地“解放”这特有的弹性,使弓毛轻快地离开了琴弦。
这样就按人们的意志得出了短促轻巧的顿音效果。 跳弓的弹性是否能充分发挥,与弓段的选择有一定的关系。
大家知道,奏普通快弓一般以左半弓较为顺手,可跳弓在左半弓却不能充分发挥优势,往右半弓移动则更为碍手。只有在中弓弓段上演奏跳弓才较为方便。
这是什么道理呢?原来,弓子的弹性是爱运弓速度支配的,弓子运行得越快,它的惯性与弹性表现得越突出。它的弹跳点又受弓子重心的支配。
弓子的重心使它在琴筒的中部大体平衡,所以弹性在中弓附近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当然,利用弓子的弹跳点奏顿音,这只是一个基本条件,更主要的还是要靠我们训练手腕的灵活性,会控制、运用。
弓子的弹性。假如乐曲根据感情需要不要求那么快,但又要演奏顿音,这时弓子得不到快速运行的机会,弹性无法产生,跳弓也就不可能出现。
怎么办呢?我们可以利用小臂的“内劲”,在中速推拉的间隙之间,控制弓毛断续擦弦,使每一顿音的出现都有均等的离弦机会。这样的顿音效果同样顿挫分明,并显得稳重、内在。
初练跳弓时,腕力对弓子的自然弹性可能还控制得不好,会出现弓毛敲打琴弦的现象或发出较为生硬的“锯锯”声。只要弓子没出现不规则的上下摆动或产生过多的杂音,并且加强对手腕控制力的训练,这些问题就会逐渐得到克服。
跳弓与顿弓虽属同一性质的弓法技巧,但细致的分辨一下,他们的表现力还是有差别的。跳弓长于表现欢快跳跃的短促顿音,最适宜于表现“X xX”的节奏型;顿弓含蓄、稳重,适宜表现顿挫分明的短促顿音,不像跳弓那样受弓段和节奏型的限制,但不像跳弓那样富有弹性,也不易持久。
表现顿音效果的技巧除了上面介绍的跳弓和顿弓外,还有一种名叫“连顿弓”的弓法技巧。连顿弓,即在连弓之内奏出若干个顿音,每个顿音有均等的擦弦和离弦过程,练连顿弓首先要熟悉跳弓和顿弓,演奏连顿弓除了更要强调小臂的内劲外,还要靠大臂有一个稳定的支持力.。
一、音阶
从C大调开始,先升记号再降记号,每天挑出一组大、小调练习,拉全弓(从弓根拉到弓尖),放慢速度练习。
全弓拉完之后,再依序拉奏连弓→连顿弓→断奏→颤音→跳弓
二、技巧练习
配合教本赛夫西克Sevcik系列,练习右手各种运弓弓法,及左手变化指法、把位移动等练习,练习时要注意音准,可以与空弦对音来练习音准
三、练习曲
配合教本筱崎、铃木镇一、费华、凯萨、克罗采等练习曲,这些曲子拉起来好听,又有许多技巧可以练习,建议一次挑个1、2首来练习,练的多不如练得巧喔!!
四、独奏曲小品、奏鸣曲、协奏曲等
可自由选择喜欢的曲目,例如
莫札特:奏鸣曲KV301 Mozart:SonataK.V.301
德佛札克:G大调小奏鸣曲Op100 Dvorak:Sonatina
布拉姆斯:第二号奏鸣曲 Brahms:Sonata No.2
贝多芬:罗曼史 Beethoven:Romance in F
萨拉沙泰:安塔鲁西亚的罗曼史 作品22 Sarasate:Romance Andalouse
葛利格:第三号奏鸣曲 Grieg:Sonata No.3
布鲁赫第一号协奏曲
巴哈无伴奏
练习时须注意:
1. 分析曲子的拍子、升降记号、调性、速度、曲式、乐句及段落
2. 分段练习,由慢至快,熟练曲子各段的技巧
3. 熟练曲子后,再参考有关介绍该曲的作者、乐派、曲风、音乐性诠释的书籍,及聆听该曲名家演奏的CD、DVD,或到音乐厅欣赏现场演奏,看看名家演奏是如何将曲子的意境表达出来,让自己从模仿中再将自己的感情融入曲中,表达出属於自己的音乐性作品!!
叮咛:
如果每位小提琴学习者,都能够按照这样的学习方法及步骤,我想,自然能体会出一份无法言喻的成就感,而这美妙动听、扣人心弦的琴声,更是支持每位小提琴爱好者持续不断学习的原动力喔!加油!!
站 姿
小提琴演奏姿势一般分两种:一、双腿平分直立,双脚左右分开大约与肩同宽。全身放松。身体的重心由左右脚平均或交替分配。二、重心放在左腿,右腿稍向右后方站立。力求肩部放松,身体正对谱台。谱台高度应等于视平线高度。
持琴
持琴的角度可根据右臂的长短而定。通常,琴与身体中线的夹角为45度左右。头部如同平时站里一样,眼睛平视。琴头尽可能高一些,做到琴弦与地面保持平行为最好。这样会使左手在换把时得到最大的自由和放松。同时,还可保证弓子运行时自然地保持在指板和码子中间位置。
坐姿
应注意挺直腰板、端正、而且放松。仅坐在椅子的前1/2处。不能靠在椅子背上演奏或练习。左脚随琴方向平踩地面,右脚则在向右后方,仅用前脚掌着地,确保在演奏E弦上半弓时弓尾不至于碰到右腿。其它要求与站姿大致相同。
左手持琴手型
不可以用虎口握住琴颈。用拇指的一、二关节连接处与食指指根相对夹住琴颈,其余四指以拱形为好,(1、2、3、4、指同时按在G弦时,每个手指的第三关节尽量站立于指板上)。这样可以保证指尖触弦,有利于手指的指根发力。从而,做到起落有弹性,是声音明亮、清脆。在学习双音演奏使这种正确手型会显得至关重要。确保整个左手放松。
右手持弓手型
右手大拇指第一、二关节应向外呈弧线凸出,大指的位置以指尖内侧接触弓杆,指尖中部自然地碰在马尾箱上部凸出处,与中指相对,形成环状。这种环指称“金环”五个手指均须保持弧形。上方的四个手指的一关节应尽量保持平而不突出。确保整个右手放松。
演奏应注意以下几点:
1. 挺胸站立,头部略高抬。尽量采取双腿平分直立的演奏姿势。这种姿势可最大程度保证身体的稳定性和灵活性。
2.手臂低垂,不借助任何外力使琴弓自然地落到应有的位置。
3.弓虽然要放松,但不可没有自如运弓的力量;不要采取用食指或弓子发力压弦的方法去追求音量。音量要尽量从弓速和运弓动作的连贯性中获得;力求做到琴头略高、运弓平直。演奏连弓和分弓时,应使弓杆稍向前方倾斜,因为,这样可防止运弓至中弓段时的弓子的颤抖,并可使弓毛最大程度地贴紧琴弦。
4.不要用整个手臂压弓,全部的音量应由手腕的轻微压力获得。从弓根拉至弓尖时,这种压力应逐渐增加,而且要做到纯净、均匀,这就是运弓的艺术,可通过极慢弓的空弦练习解决。不论在弓根还是在弓尖都应获得同等的音量。将拇指作为杠杆的支点,分别用右手食指和小指的杠杆作用调节弓子不同部位的压力,以达到全弓音量的均衡。如同管乐练习气息时的感觉。
5.弓子的运行位置应该在指板与琴码的中间,这是小提琴发音的最佳位置;运动中,弓子时刻保持与琴码平行,与琴弦垂直。这一点对于保证声音纯净和饱满十分重要。
一般叫拨奏,吉他才叫弹奏,一般用右手手指或食指和中指交替拨奏,。。。。。。。。。。。。学习小提琴方法应该多种多样,可以结交小提琴朋友,到书店博览群书吸取精华,看大师的弹奏视频,在电脑查找小提琴学习资料,向高手请教。。。。。。。。。。。。。可以到我的空间去了解小提琴的问题,小提琴入门是不容易的,我告诉你我几十年的经验,在拉每首曲子之前,先把这首曲子的CD听听,看着谱子,跟着CD唱音符,把正确的节拍和音准牢牢记在脑子里面,这是第1步,然后平时有空闲时间充分的活动肩关节,手腕,手指,要求灵活性,独立性,柔韧性,这是第2步,有了前面的基础,可以把小提琴指板的音位和五线谱对照起来练习各调子的音阶,做到快速准确,这是第3步。在具备了前3步,就可以演奏自己喜欢的乐曲,要了解自己的技巧能力,不要去演奏那些你技巧根本达不到的音乐,其实对内行的人演奏小提琴是非常简单的,只要掌握最基本的演奏技巧,例如右手对弓子的控制,左右手闪电的速度,就可以随心所欲的遨游在音乐世界里面。。。。。
我可以告诉你学习小提琴的秘密,演奏任何乐曲都需要扎实的基本功,如果牢牢掌握小提琴的演奏技巧,那么可以演奏的曲目是非常多的,不仅仅是小提琴某个考级教材,没有右手优美自如的运弓,没有左手准确的音准和灵活的换把,以及闪电般的演奏速度,没有这些基本功,什么也演奏不好。如果有好的小提琴老师教你最重要的演奏基本功和乐理,也就是手臂,手腕,手指的灵活性和弹性,把各调音阶练习的犹如行云流水,牢牢掌握住音准和右手松弛,弹性的,灵活的运弓,如果具备我说的这些基本功,每天练琴无论时间的长短都是在重复正确的,假如你为了一首喜欢的曲子拼命的练习,却怎样也练不好,说明你根本就没有掌握小提琴最基本的演奏技巧。。。。。。。小提琴是有演奏秘密的,如果你能通过钻研找出这个秘密,只需要每天把身体的肌肉和关节调整到最佳状态就可以很好的演奏小提琴,这个技巧的掌握不是花多少钱和花多少时间决定的,有的人拉了一辈子小提琴也没有掌握优美的发音,而有的小孩却在很短的时间达到非常高的水平。。我回答了很多这样的问题,我不知道你看到过没有。。。如果你只是想通过每天定时的练习小提琴,那你永远学不好,,,只有通过仔细的研究,找出正确的训练方法,然后再去训练,才有可能成功。。学习小提琴与很多因素有关,手指,手腕,肩膀,肌肉的柔韧性,灵活性,大脑反应。。。要学习的知识非常多,音乐的学习,运动学的原理,骨骼解刨学原理,神经学原理。。。。。你可能不会明白,也许将来可能明白。
修改回答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2.688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