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 常温常压下 溶点 0℃ 沸点℃ 加盐以后使水的溶点变低(-4℃左右 根据盐水的浓度而定) 撒上盐后 雪中少量的自由水将一小部分盐溶解 形成溶点为-4℃左右的盐水 所以本该保持固态--冰的水在0℃以下就能融化 从而促进周围的雪融化出更多的水 新融化出来的水再溶解更多的盐。
以此循环。直到足够量的盐被水溶解 然后带动融化足够量的雪 但是这里要注意 如果撒盐的量不够``那就会导致一部分雪因为融化而吸收周围的热量(所以用撒盐的方法融雪并不是因为暖和或者说温度升高,反而会因为大量的雪为了融化而吸收周围的热量,使附近的温度下降。
会变冷得哦。) 使不能融化的本来柔软蓬松的雪 变硬。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认识一下融雪所用的食盐(主要成分Nacl)的一些理化特性:
①可溶性.食盐很容易溶解在水中,这是一个很常见的物理现象.
②吸潮性.盐的表面通常被一层薄膜状的饱和盐溶液所包围,当这层薄膜溶液的蒸气压低于空气中水蒸气分压时,食盐就吸附空气中的水分而潮解;反之,当高于空气中水蒸气分压时则呈现干燥状态.当然,这只是在食盐被暴露在空气中才有的现象,密闭在包装袋中与周围空气隔绝的食盐是不会潮解的;
③冰点低.我这里所说的冰点其实并不是指的纯净的食盐(Nacl)晶体的溶解点,因为在没有水参与的情况下要加热到上千摄氏度才能使其熔化,这里说的冰点是指的盐水溶液的冰点,实验表明,如果食盐溶液里含有20%的盐分,它的冰点就会降低到-16℃.
食盐还有很多其他的特性,但解释这个问题,有上面几个就差不多了:)另外顺便说说,雪的成分主要是固态水--小冰晶,不论温度有多低,冰都有升华的现象,所以雪的周围弥散着水蒸气.
当我们把食盐洒在雪上时,食盐利用其吸潮特性吸附雪表层的水蒸气,从而使自己越来越"潮",那层食盐溶液薄膜也越来越明显,我认为,这时候的溶液层就像星星之火一样不断"入侵"周围的雪层,最终反客为主,把雪统统给消灭了!
是为了增加凝结核,和人工降雨原理原理差不多,打到空中的干冰(固体二氧化碳),干冰融化时吸热可以降低温度增大乌云中水蒸气的过饱和度,另外一个作用就是提供凝结核,使水蒸气变成雨滴。
另外就是锅炉,里面一般都放置一些瓷片,提供凝结核,如果没有这些瓷片,锅炉里面的水温度非常高也不会变成气泡散热,水温可能远远高于100度,最终造成爆炸。 如果没有撒盐,环境温度即使在高于0度也很不容易融化,撒盐后,提供了凝结核,温度稍微高于0度就开始融化,另外盐水溶液熔点一般都低于0度,两者原因综合一块导致了撒盐更容易化雪。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2.63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