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对。
总账科目又称总分类科目或一级科目,它是总括地反映各会计要素的科目。细目又称明细分类科目或三级科目,它是详细地反映各会计要素的科目。有的总账科目反映的经济内容较多,还可在总账科目和细目之间设置子目。子目又称二级科目,是对总账科目的进一步分类,而细目是对子目的进一步分类。例如,工业企业可在"原材料"总账科目下设置"原料及主要材料"、"辅助材料"、"燃料"、"包装物"、"外购半成品"、"修理用备件"等子目,然后再依据材料规格、品种或型号等设置细目。
属于一级科目的有:
1.原材料
13.生产成本
21.应收帐款
2.短期借款
8.应付帐款
10.固定资产
属于二级科目的有:
5.主要材料
6.辅助材料
14.基本生产成本
22.辅助生产成本
4.应收B公司货款
23.应收A单位货款
9.临时借款
7.应付丑工厂货款
24.应付子公司货款
16.运输工具
17.生产用房
18.生产用固定资产
20.机器设备
15.润滑油
属于明细科目的有:
11.甲材料
12.乙材料
19.A产品生产成本
3.B产品生产成本
1 会计 科目分类方法
以下是会计科目分类方法等等的介绍,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1)会计科目按其所反映的经济内容的不同,可分为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损益类和成本类会计科目五大类。
(2)会计科目按其隶属关系,可分为总账科目、子目和细目。 在实际会计处理过程中,对于某些会计科目如原材料、应收账款、应付账款等,还需进一步了解其详细信息。如原材料,必须知道它的种类、数量、单价、金额等信息,这些就需在原有科目下再根据用途和需要具体设置细目,这就有了总账科目、子目、细目等。
会计科目分类方法
总账科目又称总分类科目或一级科目,它是总括地反映各会计要素的科目。细目又称明细分类科目或三级科目,它是详细地反映各会计要素的科目。有的总账科目反映的经济内容较多,还可在总账科目和细目之间设置子目。子目又称二级科目,是对总账科目的进一步分类,而细目是对子目的进一步分类。例如,工业企业可在"原材料"总账科目下设置"原料及主要材料"、"辅助材料"、"燃料"、"包装物"、"外购半成品"、"修理用备件"等子目,然后再依据材料规格、品种或型号等设置细目。
会计科目是如何分类的
对会计科目进行分类的标准主要有三个:一是会计科目核算的归属分类;二是会计科目核算信息的详略程度;三是会计科目的经济用途。
会计科目简介:是对会计要素对象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类目。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各有不同,管理要求也有不同。为了全面、系统、分类地核算与监督各项经济业务的发生情况,以及由此而引起的各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和各项损益的增减变动,就有必要按照各项会计对象分别设置会计科目。
一级科目: 原材料 ,短期借款, 应付账款, 固定资产, 生产成本, 应收账款 。其余都是二级明细科目。
总分类科目(一级科目)一般是会计准则规定的,不能改变,都是登记在总账上的,而二级以下的明细科目可以根据单位需要自己设定,反映一级科目的具体内容。
总账属于一级科目,下面可以设二级\三级\四级等.总账的数据是它的下级明细科目的汇总。
如果只涉及到二级科目,那你可以说二级科目就是明细科目,如果有三级、四级科目,那最后一级的就是明细科目,二级科目就包含明细科目。
例如:原材料-甲材料-乙材料 ,原材料就是一级总分类科目,甲乙材料就是原材料的分类,是二级科目
扩展资料:
会计科目是按照经济业务的内容和经济管理的要求,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科目,称为会计科目。 会计科目按其所提供信息的详细程度及其统驭关系不同,又分为总分类科目和明细分类科目。前者是对会计要素具体内容进行总括分类,提供总括信息的会计科目,如“应收账款”、“原材料”等科目,后者是对总分类科目作进一步分类、提供更详细更具体会计信息科目,如“应收账款”科目按债务人名称设置明细科目,反映应收账款具体对象。而会计科目表则是由多种会计科目组成,对各类会计科目的一种集合。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会计科目汇总表
一级科目(总账科目)下面的都是子科目. 一级科目是有北京规定,任何企业不可以修改,自编.(考试一级科目写错,一分都不给)下面的子科目一般可以有企业自己规定. 举例: 你书上的会计科目表就是一级科目.如:库存现金,银行存款,短期借款,应交税费(你上门些的应交税金是以前使用的一级科目,现在是应交税费科目,你要是考试就没分了.) 借;应交税费(一级科目)-未交增值税(子科目) 贷:银行存款 固定资产(一级科目)-生产设备(子科目)-主要设备(子科目)-1#流水线(最末级子科目) 固定资产(一级科目)-生产设备(子科目)-主要设备(子科目)-2#流水线(最末级子科目)。
(1)会计科目按其所反映的经济内容的不同,可分为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损益类和成本类会计科目五大类。
(2)会计科目按其隶属关系,可分为总账科目、子目和细目。
在实际会计处理过程中,对于某些会计科目如原材料、应收账款、应付账款等,还需进一步了解其详细信息。如原材料,必须知道它的种类、数量、单价、金额等信息,这些就需在原有科目下再根据用途和需要具体设置细目,这就有了总账科目、子目、细目等。
总账科目又称总分类科目或一级科目,它是总括地反映各会计要素的科目。细目又称明细分类科目或三级科目,它是详细地反映各会计要素的科目。有的总账科目反映的经济内容较多,还可在总账科目和细目之间设置子目。子目又称二级科目,是对总账科目的进一步分类,而细目是对子目的进一步分类。例如,工业企业可在"原材料"总账科目下设置"原料及主要材料"、"辅助材料"、"燃料"、"包装物"、"外购半成品"、"修理用备件"等子目,然后再依据材料规格、品种或型号等设置细目。
目前,在我国实行的是统一的会计制度,这种制度的典型特征就是由国家规定统一的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格式。财政部已于2000年12月29日正式发布了《企业会计制度》,并于2001年1月1日起实施。其中规定的会计科目和名称如图
国家统一制定的会计科目由三部分组成,会计科目名称和编号、会计科目使用说明、主要会计事项分录举例。
设置多少会计科目取决于会计主体经济活动的特点、外部信息使用者和管理当局的要求等。
会计科目按其提供核算指标详细程度的不同,可以分为一级科目、二级科目和明细科目三级。
1)一级科目、二级科目和明细科目的内涵及提供核算指标详细程度:一级科目也叫总账科目、总分类科目,它是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总括分类的科目。二级科目也叫子目,它是介于一级科目和明细科目之间的科目。二级科目比一级科目详细,比明细科目概括。明细科目也叫细目,它是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详细分类的科目。
2)一级科目、二级科目和明细科目的关系:一级科目控制二级科目(父子关系);二级科目控制明细科(父子关系);一级科目与明细科目为爷孙关系;
3)一级科目、二级科目、明细科目设置要求:
一级科目:企业在不违反会计准则确认、计量规定的前提下,可根据本企业的实际情况自行增设、分拆、合并会计科目。
二级科目:企业可自行根据管理需要,设置二级科目,但并不是每一个总账科目都需要下设二级科目。
明细科目:企业可自行根据管理需要,设置明细科目,在总账科目下一般需要设置明细科目。
【例】各会计主体可以根据本单位的情况,在保证提供统一核算指标的前提下,对统一规定的会计科目作必要的增补或合并。
【例】一级科目、二级科目和明细科目提供核算指标详细程度不同,因此,为完整提供会计信息,企业对每一会计科目都需要设置一级科目、二级科目和明细科目三级。(*)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443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