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规则的定义 守规则是人生活的基本道德标准,遵守规则的生活会节约孩子的成长成本,会使孩子将来成长为一个在心理、精神甚至体态上有尊严的成人。当规则是规则的时候,儿童会使用规则保护他成长的自由,这才是规则最根本、最高的意义。这个自由包括成长的自由,发展潜力的自由,解决问题的自由,承担责任的自由,以及得到答案的自由。
给孩子立规则的重要性
规则在孩子"学习--发现"的过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但是,如果父母的信号不明确的话,父母一心想教给孩子的东西很容易不起作用。规矩对孩子的成长,不但起着约束作用,更会使孩子得到安全感。 第一,给孩子立规矩时,信号要明确。 比如,街上的黄灯亮了,那意味着你可以停步,也可以不停。有谁主动停过?立规矩时,需要明确地告诉孩子,这样做的后果,我想最好这个后果跟孩子的切身利益有关的。 第二,要就事论事,别轻易给孩子贴标签。 如果我们大人说些"你从生下来就给我找麻烦"这样的话会使明明把自己和坏孩子连同起来,从而丧失信心。不要把一件事扩大化。 第三,惩罚一定要及时。 孩子的长期记忆比较差。早上吃饭慢这件事到晚上,她很可能早就忘了。妈妈实际上也没必要再说;对孩子的惩罚要切实可行。比如,孩子吃饭磨时间,妈妈一起床就要告诉她:30分钟吃完,否则端走。吃饭中途,可以提醒她一次,告诉还有多长时间。还可以添加一些额外的条件,比如按时吃完,给点奖励。不按时吃完,取消某个优惠。
孩子违反规则必须明确指出 女儿妞妞在家里总喜欢穿着鞋在床上蹦跳、拿着大人的书当废纸撕、用小番茄当飞镖……王女士见了,总是一笑而过。
“蹦就蹦吧,蹦够了,她自己就停下来了。”王女士觉得,爱玩是孩子的天性,一定要给她自由成长的空间,约束太多,她的主动性、探索欲、自信心都会受打击,不利于健康成长。
“你就不怕她上幼儿园以后不懂规则,不受老师、小朋友喜欢,处处碰壁?”一些朋友看不惯她如此放任孩子。但王女士觉得规则这东西,孩子长到一定程度自然就会建立起来,无须刻意为之。
可等妞妞真的上了幼儿园,王女士才知道规则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建立的。幼儿园里,妞妞还是经常穿着鞋在床上乱跳,受到老师多次批评;滑滑梯,她不排队,总是争抢,小朋友们不太喜欢和她一起玩游戏了。
妞妞也一直不适应幼儿园循规蹈矩的生活,按时上课、按时吃饭,想玩还得在游戏时间,一切都让她觉得不自由,每天早上哭着闹着不愿意去幼儿园…… “6岁以前,给孩子充分自由的成长空间很有必要。每个孩子天生都很自信,很多时候是家长过多的干涉消减了他的自信。
不过,给他自由,不意味着他可以不受任何规则的约束,因为规则可以让他更好地与人相处,让他知道自由的边界在哪儿,这样才能真正拥有自由。”慧与联盟教育培训事业机构教育总监吴和芳说。
台湾蒙特梭利教师协会前任理事长吴 玢提醒,规则不是自然而然就有的,对于孩子在自由成长中出现的一些违反规则的行为,大人必须明确指出“你这么做不对”。否则,孩子以后做什么事都可能抱着“我喜欢,我为什么不可以这么做”的想法,甚至变本加厉。
给孩子制定规则大人必须以身作则 在河南奇色花福利幼儿园里有一座教学楼,按规定大家都要从东边的楼梯上、西边的楼梯下,但是,不少爸爸妈妈在送完孩子以后,就从东边的楼梯下楼了。该幼儿园教学主任魏慧敏听见过好几次小朋友们的议论:“不是有规定吗,为啥大人就不用遵守呢?”类似的例子很多:给孩子规定了吃饭时间不能玩游戏,爷爷奶奶却一边吃饭一边看电视;晚上9点,大人们催促着孩子上床睡觉,自己却在隔壁房间看电视、玩电脑、聊天…… “给孩子制定了规则,大人却不以身作则,那么规则在孩子眼中就失去了分量,严重时家长还会失去权威。”
魏慧敏说,家长是孩子的榜样,生活中的一些规则,你不用多说,只要从行动上认真去遵守,孩子从小耳濡目染也会慢慢建立。特别是大人已经向孩子明确提出的规则要求,更要大人、小孩一视同仁。
规则面前家长要温柔地坚持 清早该上幼儿园了,可孩子却赖在床上不起来,你会怎么办?是动用暴力,还是孩子一哭二闹就妥协?吴 玢的建议是:在规则面前,家长必须温柔地坚持。 温柔,是让家长在坚持原则的时候,态度要和蔼,要和孩子讲道理,而不是动用大人的地位去压制孩子,更不是批评和打骂。
否则,大人粗暴的做法,只会加重孩子的逆反心理、破坏亲子关系,甚至让孩子出现“你说东,我偏朝西”的做法。 不过,态度是温柔的,但语气一定要很坚定,必须让他清楚地知道“哭闹不行,找靠山也不行,你必须要这么做”。
“这就需要在建立规则时,家长之间一定要沟通好,保持一致的态度,尤其要和爷爷奶奶做好沟通,不能让他们太护犊而丧失必须的原则。”她提醒说。
规则和惩罚措施提前和孩子制定 到了吃饭的时间,经常可以看到爷爷奶奶或爸爸妈妈端着碗追着孩子喂饭吃,为了能让他吃一口饭,不知磨了多少嘴皮子。 “其实,这个时候最好的做法是他不吃就不让他吃,更不要心疼他挨饿就中间加餐给他吃一些小食品。
只要让他体验到错过这次饭点没吃饭是要挨饿的,下次他就会主动吃饭了。”吴 玢说。
这就是一些家长所说的“后果教育法”,让孩子经过亲身体验,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会导致什么样的后果,感受到适度的痛苦和惩罚。孩子亲身体验到遵守规则的重要性,有时比家长的说教更有效。
“但是,这种‘后果教育法’是要建立在提前告知的基础上。孩子缺乏人生经验,他不像大人那样清楚违反规则的后果,难免会产生恐惧等不良心理。
所以,家长要和孩子一起制定规则,并提前告知他违反规则的后果,或和他提前约定好违反规则必须接受哪些惩罚。如果他还是执意违反,再让他品尝后果或惩罚也不迟。”
吴和芳还提醒,“后果教育法”必须在确保孩子安全的前提下进行。 帮孩子建立规则家长还需注意四点 此外,在帮孩子建立规则时,专家提醒家长应注意以下四点: 1.充满爱地和孩子一起制定规则,而非教育、要求或为了自己的面子。
再小的孩子表达力虽然不强,但感受力很强,家长真正带着爱意、出于孩子能更好地与人相处而进行的规则说教,他们更易于接受。 2.孩子遵守或违反了规则,都及时给予鼓励或批评,就事论事。
3.告诉孩子正确的做法。不光告诉他不能这么做,还要告诉他为什么、应该怎么做,不然孩子下一次还会违反相同的规则。
4.尊重孩子的规则。
父母要教会孩子哪些交往技巧
(1)学会赞美
赞美是人际交往时可以献给对方的一件最好的小礼物,可以增进友情。受到称赞的同学看到自己的优点或长处,增加了成就感和自信心,并会努力保持下去;而称赞他人的同学既锻炼了自己的表达能力,又学会了尊重他人,关注他人,发现他人的长处。因此增强这方面的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交往能力。?
赞美时要注意抓住对方的主要优点或特长,内容最好是具体的。要言之有物,情真意切,例如“我们大家最喜欢的就是你的性格,跟谁都谈得来,说话让人感觉很舒服”、“你的这件衣服真漂亮,穿着特别合适”、“你的笑容是我们班上最美的”等,而不是离谱的阿谀奉承,或不怀好意的虚情假意。
(2)学会宽容
小学生易冲动,朋友间发生误会是常有的事。可有的同学往往爱记仇,被人误解也总是耿耿于怀,经常由于缺乏宽容、主动谅解而导致友谊终止。而维持友谊正需要的是豁达、谅解和宽容,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父母应教会孩子学会宽容。
(3)学会助人与合作
助人是合作的前提,是促进人际交往的动力。助人就是团结人,将来就会得到别人的帮助。相反,自私自利、损人利己就等于和别人断绝交往。作为家长,要教会孩子当别人有困难的时候给予帮助,懂得助人为乐,学会合作。“我的儿子今年9岁了,我一直在努力地引导他要乐于助人。上个周末,我和儿子一起把他平时的图书和画册都拿出来,认真区分哪些是自己已经用不上的,然后就和他一起把这些书捐给了贫困地区的儿童。儿子非常高兴,说自己做了一件最有意义的事情。最近,听说小家伙在学校里把自己的午饭分给了别的没东西吃的孩子。”要想让孩子表现得体贴、大度、肯帮忙,父母就必须身体力行,示范给孩子们看。要是父母本身都言行不一,孩子们只会模仿你的消极行为,即使你把原则和指令讲得头头是道,也一点用处也没有。
(4)学会忍让
俗话说:“吃得亏,打得堆”,忍让是为了友谊和团结,为了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最终既有利于他人,也有利于自己。所谓“和气生财”,两和皆旺,两斗皆伤。当然,忍让也要讲技巧。自己忍让了,就要明确让对方知道你是有意忍让,让对方知道你的看法和立场,所谓“吃亏吃在明处”。以忍让为前提的批评和交心,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十分有利于人际关系的协调。
1.从规则中培养孩子的公德意识 让孩子了解规则无处不在,规则能保证人们更好地生活。
例如,人们要遵守交通规则、游戏规则、竞赛规则。家长可以时常反问孩子,如果不遵守规则会怎样?让孩子设想违规的后果,引起他对执行规则的正视。
2.遵守规则要从日常小事做起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 在家里,物品用后要归回原处;离家出门要和家人打招呼;按一定的时间作息(定时进餐、睡眠、起床)等。
3.遵守规则不是恪守死板的教条 有时孩子具备了一定的规则意识,但仍会时常违规。如有时“起个大早,却赶了个晚集”。
并非孩子故意拖拉,而是穿衣、洗漱等动作太慢,不得要领。 那么,家长就要教孩子做事的方法,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寻找又快又好的做事方法和规律,提高孩子的生活技能。
死板的按规则办事,会束缚孩子的思维,所以要灵活理解规则。 4.规则不是强制而是自觉履行 规则都具备约束力,他人制定的规则是强加的,属外力约束,而自己制定的规则有内省的成分,易于自律。
家长不妨和孩子一起商量制定家庭规则,以便共同遵守。例如,进别人房间前要先敲门;下棋、玩游戏要按规则决定胜负;说错话或做错事时要礼貌道歉;看电视时不要干扰别人。
即使家长违规也要自觉受罚,让孩子懂得规则的严肃性。
幼儿阶段是社会性和各种能力迅速发展的阶段。
因此在幼儿期对他们进行学习能力以及规则意识的培养,将会促进幼儿的终身发展。而当今社会的幼儿家庭成员,由于教育观念的问题,对孩子的早期教育大幅度地倾向于智力投资,而往往忽略了道德品质、社会性能力等非智力因素的启蒙与教育。
久而久之,孩子就表现得缺乏自制力,行为自由散漫,不愿受拘束,不能很好合作,易争执,发生攻击性行为等任性自私、不守规则的表现。为了让幼儿能更好地适应小学以及更加长远的学习和社会生活,必须从幼儿期对他们进行规则的培养,建立规则意识,逐步明白规则既方便别人,又方便自己。
新纲要中提出,幼儿应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的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并要求教师在共同的生活中以多种方式引导幼儿认识、体验并理解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学习自律和尊重他人。规则是保证幼儿愉快生活、交往、学习的前提,因此,对大班孩子进行执行规则能力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开学初,我花了大量的时间和孩子们在一起,陪着他们一起上课、游戏、吃饭、睡觉-----,在对孩子的行为作为了大量的观察与了解后,我发现我班孩子中有这样几种情况:一、大部分孩子规则意识淡漠 这类孩子头脑中没建立起规则意识,或是规则意识淡漠,他们不知道应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行为多源于情绪或兴趣冲动,不考虑行为后果,想法很天真。
比如:开学初,很多孩子上课上到一半的时候自己站起来就往外走,因为他要小便,我把他叫住批评的时候,他还理直气壮。可以看出,他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未经老师同意就出教室的行为是错误的。
二、有的孩子有一定的规则意识,但有些幼儿的控制能力差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幼儿阶段行为的坚持性和自制力都处于发展初期,不可能像成人一样控制言行,所以他们虽然“懂道理”、“知道”某些要求,却不能做到。特别是说的时候,好像什么都懂,句句在理,做的时候却怎么也做不好,经常违规,让老师、家长头疼。
如:有的孩子明明知道玩水容易生病,可他高兴起来就什么都忘了,而且越玩越开心。再如:一些有攻击性行为的孩子在向老师承认错误时都会说:“打人不对,我以后不敢了!”可是没多久出现了矛盾,照样挥出小拳头。
三 、逆反心理及性格气质等因素的影响 现在的孩子自主性越来越强,逆反心理也越来越严重。他们不大愿意接受成人的指导和意见,常要求自己做主,决定行为。
有时当成人提出某一要求后,有的孩子会故意做得与要求相反,并以此为乐。此外,由于孩子在气质、性格、性别等方面的不同,也有着不同的表现:文静一点、内向一点的孩子遵守规则的能力强一些;活泼好动、外向的孩子违规现象就多一些;男孩子违规的比例略高于女孩子。
以上所述的情况给我的工作提出了要求,即:要将对孩子规则意识的培养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俗话说:“没有规矩,难成方圆。”
那么,我应该如何帮助孩子理解和接受生活、学习中的各种规则,增强他们的自控能力,使其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呢?为此,结合我园制定的《幼小衔接工作意见》和幼儿园新《纲要》的教育理念,我为本班幼儿制定了具体的行为规则,如:遵守公共场所的秩序;遵守学习、游戏、生活规则;能公正评价他人与自己的行为、分辨是非等。同时,我也进行了一些大胆的尝试,具体如下:一、理解规则、制定规则,让孩子成为规则的主人 规则存在于一日生活的各个活动环节中,它与活动的开展、进行、效果都有紧密的联系。
比如:下课以后的第一件事情是解便,然后收好不用的书、作业本等,再把下节课需要的书、学具准备好以后才能玩;加餐、盛饭时从左到右依次排队的规则能让孩子们做事、生活有序;睡上铺的孩子只能坐着穿脱衣服,不能带尖利玩具到幼儿园玩的规则能保证每个小朋友的安全;因此,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非常重要,在教育过程中我是这样做的:1、规则必须建立在孩子充分理解的基础上 我们总是让孩子先懂得为什么需要这一条规则,它带来了哪些益处,它与生活有着怎样的密切联系。如不乱闯红绿灯这项规则,我就以游戏的方式帮助孩子理解其用意,感受有序的交通秩序,知道人人遵守交通规则有利于道路畅通;然后,我又请小朋友想一想,假若人们都不遵守交通规则后会怎样?孩子们说:“会堵车,大家都走不了。”
“乱闯红灯会碰车的,碰车了人就会受伤。”“要是堵车了,上学就会迟到的。”
……孩子们的语言虽然幼稚简单,但移情带来的理解却是深刻的。活动后,孩子们纷纷表示,要监督自己的爸爸妈妈,让他们也不闯红绿灯。
因此,只有让孩子们理解了规则的意义,才能被他们很好地接受。2、让孩子参与规则的制订过程 参与制订规则不但更有利于孩子对规则的认识与理解,而且提高了孩子独立自主能力,增强了主人翁的意识,有助于孩子的遵守与执行。
如:新学期开始时,我们在区域中投放了许多新的操作材料,有些幼儿为了能拿到自己喜欢的玩具,就与同伴发生了争执,影响了小伙伴间的关系。针对此情况,我组织孩子讨论,自己来制订符合愿望而又不会影响伙伴关系的规。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蜀ICP备2020033479号-4 Copyright © 2016 学习鸟. 页面生成时间:3.093秒